云原生全栈观测使用应用零侵入技术,高性能采集应用层、网络层、内核层的性能指标、接口调用和内核事件等观测数据用于业务的故障排查。本文介绍全栈观测的架构、优势以及适用场景。
说明
该功能目前 免费公测 中,欢迎试用。
云原生全栈观测基于 eBPF 实现的高性能、无侵入、全栈化的数据采集,全面支持内核级别的深度观测能力,并配合高性能的应用协议解析模块,自动解析 HTTP(S)、DNS、gRPC Unary/Streaming 等应用协议,集合 Kubernetes 的元数据,实现资源层、网络层、应用层代码零侵入的全栈观测体验。同时基于 eBPF 的数据采集,构建拓扑串联打通可观测性的孤岛,建立以拓扑为核心的交互体验,纵向以 Kubernetes 原生资源为索引关联 Metrics、Logs、Events、Tracing 等可观测数据,横向通过流量串联打通各个可观测性数据孤岛。
云原生全栈观测具备以下特点:
基于 eBPF 实现高性能、无侵入、全栈化数据采集: 云原生全栈观测基于 eBPF 实现零代码侵入的全栈式数据采集,全面支持内核级别的深度可观测能力,并配合高性能的应用层协议解析模块,自动解析 HTTP(S)、DNS、gRPC Unary/Streaming、Redis、PG、MySQL 等应用层协议 ,实现资源层、网络层、应用层代码零侵入的全栈观测体验。
基于拓扑串联打通可观测性数据孤岛: 云原生全栈观测在传统监控、可观测性观测模型之上,构建了以拓扑为核心的交互体验,纵向以 Kubernetes 原生资源为索引下钻串联 Metrics、Logs、Events、Tracing、Profiling 等可观测数据,横向通过流量(Flow)、Trace 串联打通各个可观测性数据孤岛。
云原生全栈观测在传统容器基础观测能力之上,基于 eBPF 实现全栈式采集能力增强,深入内核采集运行时、存储层、网络层、应用层等观测数据,并结合高性能的应用层协议解析模型,实现自顶向下的观测能力全面覆盖,并将可观测数据自动与 Kubernetes 元数据进行关联,以标准化语义打通流量与资源之间的串联关系。
Microscope Agent 是云原生全栈观测的核心数据面组件,支持 Collection 插件拓展机制,以插件化的方式拓展采集能力,自顶向下,全面覆盖用户态框架及系统库、网络层、存储层、运行时等。
服务响应慢的问题在云原生环境中很常见,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很多,在排障过程中,一般先排查是应用还是网络问题,确定问题域后,在通过日志/事件或内核分析来确定根因。
随着当下技术架构、部署架构越来越复杂,除了发生问题后的定位棘手外,影响面分析也面临很大的挑战,有时一张拓扑图就非常必要。